冷暖自知
移民十年來, 最初的六、七年, 大約都是夏季及冬季在溫哥華享受美好的時光; 而每逢春秋, 都會回到台灣, 應聘到幾家管理顧問公司, 從事一些專題演講、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設計的專案、或企業組織診斷工作; 平均每年有半年的時間工作, 半年休閒.
演講、專案、診斷, 也有它先後早晚的演變過程; 也就是說, 初期演講最多, 繼而專案逐漸代之以演講; 後來則以診斷為主, 專案或主持次之, 演講則日漸減少. 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 企業總是在最急迫需要時才找顧問協助; 當企業在夏季需要你時, 人卻偏偏在國外過暑假或渡耶誕, 第二, 因為任何制度的診斷, 企業都希望隨時看到人在為他們的事情忙忙碌碌, 才算放心; 雖然也偶有企業願意省錢省事的讓我在網路上做虛擬式的協助, 畢竟是少數.. 第三, 當然是「人在人情在」。
移民的目的之一, 總不外要拿個身份; 自己又是個腳踏實地的人, 絕對依法辦事. 於是在「移民監」的三年期間, 雖然完成了一本廿萬字的教科書, 但是演講、專案、診斷等三種角色, 幾乎都越來越與我漸行漸遠. 當然我也知道, 應該是轉型的時候了.
不過, 值得欣慰的是, 幾乎每次假日返台, 都會有好友或往日同好, 安排或推薦幾場演講。為了不讓推薦者及聽眾失望, 雖然主題都與自己的專業有關, 然而每次三小時的演講, 都總要花約十倍的時間準備. 無論在內容上、技巧上、表達方式上, 都儘量站在「聽眾」的需求上著想;同時, 在演講之後我也希望能夠知道聽眾的反應。
就在去年十一月, 對一所大學的一場演講後, 收到了老師傳給我的學生「意見調查」結果後面的開放式回饋意見. 內容是這樣的: .
一、 落磯老師的文思敏捷,邏輯清晰,與他的外表差異頗大。(我已經髮色灰蒼, 面佈皺紋)
二、 他的外表與他主講的內容關係不大; 反例是他的年齡比較令人引起好奇。(當時主講的是我曾經講過N遍的「生涯規劃」)
三、 他的年齡, 似乎應該是在家過著含貽弄孫的養老生活; 但他的精神狀態卻神采奕奕, 目光炯然, 老而不休,令人欽佩。(當時約有七十多人,我還不時在幾個竊竊私語的同學四週走動, 並向他們發問)
四、 演講者和聽者的互動性,舉貌適當。對人生和職場的看法、想法獨特。讓聽者聽完後會開始想要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
我看過這些回饋之後, 心中多所感觸. 雖然後面兩句的意見相當正面, 但是前面的兩句, 卻話中有話, 未必全然正面。既然是「文思敏捷, 邏輯清晰, 怎麼又牽扯到與外表差異很大?」這幾句話, 的確讓我想了一陣子. 過幾天之後, 終於找到了近似反向思考的答案;只要自己認真的檢討, 演講的內容是否符合了絕大大多數聽眾的需求? 符合了多少? 只要是正面的答案高達百分之九十, 心境就不必受某些負面見解的影響, 這就要看從哪個角度去看事情了。
這些回饋, 既是鼓勵, 又是刺激;我更清楚了自己的感受,也更知道了將來的抉擇。
(圖片: 是不同學校另次演講後的職涯深度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