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輿論可貴,但更可怕!莫拉克風災的省思-3

每天看到新聞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著風災現場


每個鏡頭都會看到災民痛失家園與親人的悲痛情景


朋友們傳來的電子郵件,也都傷感萬分,以淚洗面


悲痛傷感、流淚之餘,我們也看到不少「負面的輿論


類似下面的這種輿論,能有多少正面效果呢?


───────────────────────


 


賑災形勢急「大戶」受矚目


     xxx, xxx, xxx 至今未捐款


 


莫拉克風災重創南台灣, 不少藝人踴躍捐輸,截至十一日已逾五千萬, 但也有「大戶」藝人按兵未動,台灣網友很在意他們的動向.


與此同時, 有網友也格外關切藝人對兩岸賑災(只大陸去年的四川震災)有無大小眼, 紛紛PO文討論, 火花四射.


 


( 2009814 ,星島日報D17, 台灣娛樂)


 


美軍專家:台灣氣象預報打A分 ─ 莫拉克風災的省思-2

讓我們多一些關懷與鼓勵,少一分指責與批判


──────────────────────


記者吳日君矽谷11日報導,August 12, 2009 03:00 AM | 


 


此次台灣莫拉克颱風帶來破紀錄雨量,釀成中南部50年來最大水災,有人怪罪氣象預報雨量預報不準確。不過,分析這次台灣的中央氣象局預報,蒙特瑞美國海軍研究院氣象系講座教授、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客座研究講座張智北(C.P. Chang)表示,從專業角度給這次中央氣象局打分數,有「A」的成績。


張智北指出,亞洲颱風預測分析包括位在夏威夷、由美國海軍負責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JTWC)、日本、台灣、香港等各地氣象局分別預報並互相參考結果。這次莫拉克颱風在72小時前的預報各家紛紜,但距離台灣48小時左右其他的預報開始作較大幅度修正,而向修正較小的中央氣象局預報靠攏。


「中央氣象局上周五早上在只下了265毫米時,就將預估高屏山區雨量上調至1100毫米,已是很好的預報。」現任世界氣象組織世界天氣計畫科學指導委員、熱帶季風委員會主席並身兼亞太經合會氣候科學顧問的張智北說,1000毫米降雨量就已是非常嚴重大雨,可帶來很大災害。面對莫拉克颱風超過2000毫米破紀錄的雨量,由於沒有科學經驗為基礎,科學上不可能預報


一般來說,颱風預估的24小時誤差若有路徑100公里、預報成果就可達到世界一流的平均水平,這次預報誤差小於此數。他指出,全球颱風預報只有美國、台灣敢報出雨量,但是定量降雨預報最難,尤其在雨量大的時候,因為下了破紀錄的2000毫米而說根據統計方法預報絕對屬於超大豪雨的1100毫米不準,實在沒有道理。台灣各界對氣象預報的期盼太高,常超過現有科技能力所可能做到的程度。


張智北舉例說,美國受大西洋颶風威脅時,警報常涵蓋東南岸從佛州到南卡數百甚至上千公里,颶風逼近時強迫撤離的沿岸地區可達好幾十公里。很難想像台灣民眾會接受一個警報區域大過台灣全長三倍的區域,或是撤離幾十公里地帶的人口。在美國假如百姓撤離之後並未發生嚴重災害,氣象局或當地政府的聲明常是「很幸運的本地逃過一劫」。雖也偶有人抱怨影響了生意或其他活動,但大多數人都了解預報的不準確性和加強戒備、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防災道理。


此次莫拉克颱風中心在台灣北部、最大影響在中南部。張智北說,颱風屬於「預測」 ( forecast),但精確的毫雨雨量預報在科學上不可能,只能利用「即時測報」 (nowcasting)方法,由氣象人員看持續監視雷達回波和雨量站資料來預估降水量與增加速度,大概只有1-3小時預報能力。所以,「這次中央氣象局預報,不管是路徑、12小時前超大毫雨,或後來每小時更新的即時測報,其實都應記功。」他分析,在舊金山灣區下個三吋的雨就到處積水了,氣象局12小時前預報的一米多的降雨量就是36英吋,在土質疏鬆地方能不造成嚴重災害嗎?世界日報  世界新聞網 台灣新聞


台灣「獨特」的災難政治學 - 莫拉克風災的省思-1

這次莫拉克颱風,給台灣帶來了五十年前所未有的災難。


 


救災賑災之餘, 我們的政治人物、地方首長、媒體、以及網友們,應該用甚麼態度來面對與因應這次莫拉克風災的原因與後果?


 


這篇社論, 很值得我們深思


──────────────────


馬英九的災難政治學


 


馬英九的政治災難來了,莫拉克颱風帶來驚人雨量的同時,也為台灣帶來一場世紀災難,並向馬英九逼出了三個問題和質疑,一是馬政府的領導和反應能力;二是台灣的生態和環境問題;第三個是假問題,即如何面對媒體。這些都要馬英九回應,但馬英九光是面對媒體就沒有過關,連行政團隊也亂了套,整個救災機制似也失靈,不能不嚴肅以對。


以面對媒體的問題而言,馬英九日前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對災民一連使用了好幾個「他們」,立即招來網民批判。馬英九在使用「他們」時,相信絕無區隔之意,但災民們聽了難免有人會不愉快,何以馬英九不把災民當自己人?有心人拿來作文章,正是火上加油的話題。馬英九若是政客,必然不會犯下這個「錯誤」,更不敢干犯可能引發眾怒的「天條」,但馬英九畢竟使用了「他們」。


就社會學和傳播學而言,「我」與「非我」之間經常存在著內圈互助和外圈鬥爭的不同態度和對待,「我們」是兄弟,「他們」當然是外人,設若兩個不同團體因資源不足,或出現權力鬥爭時,區隔尤其明顯。「我們」之間可以交心、可以講悄悄話,但「他們」就不行,也不宜交心。台灣的政治生態偏偏就有南北和藍綠區隔,你我既分,對手方豈可放棄發動攻擊的機會?


台灣媒體如何處理災難新聞是一回事,政府官員如何面對媒體又是另一回事。馬英九政府包括行政院長劉兆玄以下,顯然對媒體運作少有了解,更談不上掌握。媒體要的是答案,是爭議話題和獨家新聞;馬英九則堅持行政程序,救災也要按部就班來,這些根本不是媒體的興趣,反倒是災民嗆聲馬英九和劉兆玄的報導最容易上報、上鏡頭。反對黨只要抓到語病,那有可能就如此這般放過?


如何處理自然災害,既考驗著政府領導人的反應能力,也是領導人絕佳的表現機會。但正因為有了你我的區隔,馬英九原可和災區人民多搏些感情,但隨著災情的惡化,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非但未能拉近距離反而更見生疏。災民固難免有情緒性的語言,但這些情緒造成的印象就是政府救災不力。


眼見災情加深,災區擴大,馬團隊當然很遺憾過去20年治水防洪工作居然擋不住水患,過去八年800億元預算幾乎都掩埋在土石流和滾滾濁流裡,也恨氣象預報不夠精準,農委會通報土石流警報要撤退居民,又恨地方政府輕忽其事。當這些檢討和反省的語言出現後,立即被解讀為中央向地方推卸責任,再加上你我的區隔,更招來藉由水患清算異己的指責。


再如是否接受美國支援救災,馬政府先是評估沒有必要,且向媒體透露此一意向;但任何人都會質疑,台灣發生世紀水災,且災情有擴大之虞,何以政府領導人會拒絕國際社會協助救災?姑不論馬政府的考量為何,但就災民而言,嗷嗷待哺者有之,災區更亟待救援,如何善後還是個大問題。一般老百姓當然想不通政府何以會拒絕美國幫忙救災的決定,等到馬政府發覺不妥而改口,負面印象早已深入人心。


更嚴重的是台灣的水土保持和自然生態問題,這才是最根本的。八八水災的受災戶,大有可能就是災區現場的生態殺手,滅村的悲劇有可能會一再重演,台灣的土地利用和開發,是否真如學者所言早已超限,只要有颱風就會有水患?從長遠看,水患要從這裡開始清理才是正辦。馬政府有鑑於此,找來學者專家就此發表意見;但落在災民眼中,此時救災尚且不遑,救人更是第一要務。更何況馬英九既然完全執政,就得完全負責,政府對災民更應完全照應。在這套邏輯思維下,馬政府若於此時大張旗鼓地檢討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的問題,大有可能會招來另一波批評,認為馬政府有意藉此轉移焦點。


從媒體觀察,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幾乎每天都在捅馬蜂窩,凡有發言必有反彈,藍綠政客大發議論者更大有其人,生怕批判不夠力道。這就是台灣特有的災難政治學,馬英九大可不必那般「政治正確」,可是非學學災難政治學不可。(世界日報 社論   August 14, 2009 12:00 AM |


引用 http://www.worldjournal.com/pages/full_news/push?article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我家的紫色廚房


在台灣住慣了大樓公寓, 移民到國外後, 看到地廣人稀, 環境優雅, 住家環境相當好, 所以想到買房子, 第一個想法就是要買獨立屋.


 


買房子最常見的現象, 就是「憑直覺」, 靠「第一印象」; 只要一眼看中了, 就決心買下來. 當然, 我家買的獨立屋, 也是太太憑藉了她的直覺與第一印象.


 


還好, 住了十幾年, 也充分證明她的直覺與第一印象是正確的, 不只是越住越感覺到它的好, 甚至還隔幾年就做一些所謂的 Renovation. 例如把原來的塑膠地板換成磁磚、把用久了的地毯換成硬木地板、把外牆重新油漆、把還能維持幾年不會漏水的屋頂換新、把後院的花圃種值一些新的花卉……等.


 


惟一沒有改變的、惟一沒有重新裝修的、惟一還沒再變更粉刷的,就是我家廚房,因為內人最喜歡下廚房,所以我們看過好幾間房子之後,她執意要買這間有特色的紫色廚房:紫色的牆壁壁紙、紫色的線板、紫色的窗簾裙。


 


看,在下面這樣的廚房裡,肯定更喜歡下廚了.



 


前幾天,她又對我說:「我太愛我們的紫色廚房了;你幫我寫一篇文章,告訴你的部落格友們,讓他們分享一下嘛!」


 


她說這話已經好多天了,雖然有了主題,也有了幾個關鍵字,可是就是沒有機會趁早把它完成。


 


今天太太又說:「我看過好多Open House的房子, 居然從來沒看到過想我們家這樣色調的廚房呢. 」說著她就拿起相機, 在她喜愛的廚房、客廳(Family Room)、小餐廳(Nook)、流理台、儲藏室等到處拍照. 拍完之後補充說: 「請你幫忙處理吧!


 


不只如此,廚房的爐台後面,除了通往很少使用的大餐廳之外,旁邊還有個一應俱全的儲藏室呢;看,這些壁紙貼得多好!


 


 



 


 


「好吧!」我知道我不能再拖延了, 於是把照片處理好之後, 趕快把文字完成. 由於照片就已經很好了, 希望我post. 的文字, 不是「畫蛇添足.


 


廚房旁,就是個小客廳(Family Room); 看,天花板與牆壁間的壁紙,是否比線板更鮮麗活潑呢!



 


客廳靠窗的部分,居然往外突出,除了代替線板的壁紙外,窗簾上方還多了窗簾裙蓋. 右方則是加拿大建築中令人著迷的Nook;這是平時少數家人用餐的地方.看著窗外的綠色庭園林木與花卉,每次用餐都要超過一小時呢.  

 



 


看,小餐廳(Nook)天花板的設計及壁紙下方的窗簾,怎不令人胃口大開!


 



 


從廚房,繞過流理臺,經過客廳,到了小餐廳,整整繞了一圈.你最喜歡哪裡呢?


 


我都喜歡,因為她喜歡下廚,當然隨時都有美味了!